《代春怨》

唐代 刘方平刘方平 唐代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莺啼声稀稀落落,应和着我的阵阵低泣。扯起珠帘,扑面央入满眼芳草。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一阵东风从小院里吹过;千万条柳枝便如同千万缕离情,一条一缕都向西指;那迢迢的西陲啊,正是爱人守戍的地方。

残莺:春暮时之莺。春暮则莺稀,故称残莺。萋萋:形容草生长得茂盛。暗用《楚辞·招隐士》春草、王孙意。意诣征人未归。

尽向西:唐时征战多在西陲。


分享

代春怨 诗词大意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诗,要“言”的是“春怨”。诗中无一“春”字,但从写景可见;至于“怨”字,则只能从字里行间细加品味,仔细琢磨了。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朝日”,犹日日,时俗口语;春暮莺稀,故谓“残莺”。“朝日”、“残莺”不仅点出暮春之晨的季节,时间,也使人们的想象自然从今晨的镜头回溯昨夜以至整个春天。阳光八室,晓莺啼愁,又一个恼人的春夜度过了。“残\"字流露出她的迟暮之忧,“伴”字更传达出她的孤凄之感。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自然怨忧满怀,偏偏几只残莺似乎也察知闺中思妇的孤寂,天天来陪伴着她叫个不停,更令人愁肠百结。愁之无奈,只好拉开窗帘,目之所见,芳草萋萋,碧色天涯。这无边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马蹄”的回忆,也可以引起草绿有期,征人难待的悲恨。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景、事相连,更惹动无限伤怀。她只得再次将视线移开。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这两句别具匠心。“时有东风入”为“千条尽向西”之因,在东风的吹拂下,杨柳千条向西摇摆,既写出了眼前景又传递出心中情。因为唐时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杨柳千条尽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离魂倩女,玉立亭亭,忧思万缕,终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终篇,收到了情深意挚,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


  • 诗词译文
  • 创作背景

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莺啼声稀稀落落,应和着我的阵阵低泣。扯起珠帘,扑面央入满眼芳草。

一阵东风从小院里吹过;千万条柳枝便如同千万缕离情,一条一缕都向西指;那迢迢的西陲啊,正是爱人守戍的地方。

代:犹拟,说作者完全以一个闺妇身份来写这首诗。

残莺:春暮时之莺。春暮则莺稀,故称残莺。

萋萋:形容草生长得茂盛。暗用《楚辞·招隐士》春草、王孙意。意诣征人未归。

尽向西:唐时征战多在西陲。

  此诗是作者隐居时所作。由于隐士生活单调,取材范围狭窄,女性题材给了他探索另一个心灵世界,在故事化的虚构中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他写下这首诗来表达久处深阁的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参考资料:

1、蒋寅著.大历诗人研究(上):中华书局,1995.08,:309

刘方平的诗词欣赏

《秋夜寄皇甫冉郑丰》

唐代 刘方平刘方平 唐代

洛阳清夜白云归,城里长河列宿稀。秋后见飞千里雁,

月中闻捣万家衣。长怜西雍青门道,久别东吴黄鹄矶。

暂无

借问客书何所寄,用心不啻两乡违。

暂无


分享

《梅花落》

唐代 刘方平刘方平 唐代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暂无


分享

《春雪》

唐代 刘方平刘方平 唐代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春风卷着漫天大雪,飘来飘去,落得到处都是。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中。

你看那欣赏雪景的人们,原都是居住在洛阳城中的富贵人家啊!


分享

《采莲曲》

唐代 刘方平刘方平 唐代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暂无


分享

《代春怨》

唐代 刘方平刘方平 唐代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莺啼声稀稀落落,应和着我的阵阵低泣。扯起珠帘,扑面央入满眼芳草。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一阵东风从小院里吹过;千万条柳枝便如同千万缕离情,一条一缕都向西指;那迢迢的西陲啊,正是爱人守戍的地方。


分享

《月夜》

唐代 刘方平刘方平 唐代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分享

《春怨》

唐代 刘方平刘方平 唐代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纱窗外的阳光淡去,黄昏渐渐降临;锁闭华屋,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