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

宋代 曾巩曾巩 宋代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洼然:低深的样子。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信然:果真如此。邪:吗,同“耶”。方:当……时。

  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岂有:莫非。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休:停留。书:书法。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所能:能够达到这步。盖:大概,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及:赶上。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习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则,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难道,表示反问,副词。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其:指代墨池。章:通“彰”,显著。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揭:挂起,标出。推:推测。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不以废:不让它埋没。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推:推广。学者:求学的人。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尚之如此:像这样尊重他。尚,尊重,崇尚。仁人庄士:指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风余思: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余思,指后人的怀念。余,也是“遗”的意思。被于来世:对于后世的影响。被,影响。何如哉:会怎么样呢?这里是“那就更不用说了”的意思。

 


分享

墨池记 诗词大意

  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文章以论为纲,以记为目,记议交错,纲目统一,写法新颖别致,见解精警,确是难得之佳作。

  本文意在写论,但发议之前,又不能不记叙与墨池有关的材料。否则,议论使无所附丽,显得浮泛,失之空洞说教。如记之过详,又会喧宾夺主,湮没题旨。故作者采用了记议结合,略记详论的办法,以突出文章的题旨。开头,大处落笔,以省险的笔墨,根据荀伯子《临川记》所云,概活了墨他的地理位置、环境和状貌: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同时,又根据王羲之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指出墨池得名的由来。其实,有关墨池的传说,除《临川记》所述之外,还有诸种说法,因本文的目的在于说理,不在于记池,所以皆略而未提。文辞之简约,可谓惜墨如金。对于墨他的记叙,虽要言不烦,却铺设了通向议论的轨道。接着文章由物及人,追述王羲之退离官场的一段生活经历。据《晋书》记载,骠骑将军王述,少时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述为杨川刺史,羲之成了他的部属。后王述检察会稽郡刑改,羲之以之为耻,遂称病去职,并于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出来做官。对于王羲之的这一段经历,作者只以\"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强以仕\"一语带过,略予交代,随之追述了王羲之随意漫游,纵情山水的行踪:“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恣肆,而又尝自休于此邪?”这一段简略追述,也至关重要。它突出了王羲之傲岸正直、脱尘超俗的思想,这是王羲之学书法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精神气质,不能不提。从结构上讲,\"又尝自休于此邪\"一语,用设问句式肯了王羲之曾在临川学书,既与上文墨池挂起钩来,又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依据。随后,在记的基础上,文章转入了议:“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虞和《论书表》云:“羲之书在始末有奇,殊不胜庾翼,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尝以章草书十纸,过亮,亮以示翼。翼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书十纸,过江亡失,常痛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这说明王羲之晚年己与\"草圣\"张芝并驾齐驱,可见\"羲之之书晚乃成\"之说有事实根据,令人信服。那么,羲之书法所以\"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那就是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至此,原因,在于缺乏勤奋精神,进一步说明了刻苦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又循意生发,引申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上去,指出\"深造道德\",刻苦学习也是不可少的.就这样,正面立论,反面申说,循意生发,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了文章的题旨。然而,作者对题旨的开拓并未就此止步。在简略记叙州学教授王盛向他素文的经过以后,文章再度转入议论:\"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这虽是对王君用心的推测,实则是作者作记的良苦用心.接着,又随物赋意,推而广之,进一步议论道:\"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作者由王羲之的善书法之技,推及到\"仁人庄士\"的教化、德行,勉励人们不仅要有\"一能“,更要刻苦学习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从而把文意又引深一层。曾巩是\"正统派\"古文家,文章的卫道气息较浓厚,这里也明显地流露了他卫道的传统思想。

  在宋代以\"记\"为体裁的说理散文中,象《墨池记》这样以记为附,以议为主的写法还是不多见的。《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但这种\"意“,不是靠发\"议\"表?达出来的,而是随着山水相映、朝暮变比、四季变幻的自然景物描写透露出来的;《岳阳楼记》的重心不在记楼,在于敞露个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在抒情方式上,作者采用的是触景生情的方法,因而文章铺排笔墨,以较乡的篇幅写了岳阳楼变幻莫测的景色.而《墨池记》用于记\"池\"的文字较少,议论文字却很多。它不是在记叙之后再发议论,而是记事、议论错杂使用,浑然一体。尽管议多于记,却无断线风韵,游离意脉之弊,读来觉得自然天成。可以说《墨池记》脱尽了他人窠臼,辟出了自家蹊径。


  • 诗词译文
  • 创作背景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洼然:低深的样子。

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信然:果真如此。

邪:吗,同“耶”。

方:当……时。

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此“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

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

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

岂有:莫非。

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

休:停留。

书:书法。

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所能:能够达到这步。

盖:大概,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

及:赶上。

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习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则,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难道,表示反问,副词。

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

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其:指代墨池。

章:通“彰”,显著。

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揭:挂起,标出。

推:推测。

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

不以废:不让它埋没。

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

推:推广。

学者:求学的人。

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尚之如此:像这样尊重他。尚,尊重,崇尚。

仁人庄士:指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

遗风余思: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余思,指后人的怀念。余,也是“遗”的意思。

被于来世:对于后世的影响。被,影响。

何如哉:会怎么样呢?这里是“那就更不用说了”的意思。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网 熊江平 《墨池记》赏析

  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池边习字,池水尽黑。曾巩钦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1048)九月,专程来临川凭吊墨池遗迹。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墨池记》。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网 熊江平 《墨池记》赏析

曾巩的诗词欣赏

《北园》

唐代 徐夤徐夤 唐代

北园干叶旋空枝,兰蕙还将众草衰。笼鸟上天犹有待,

病龙兴雨岂无期。身闲不厌频来客,年老偏怜最小儿。

暂无

生事罢求名与利,一窗书策是年支。

暂无


分享

《新葺茆堂》

唐代 徐夤徐夤 唐代

剪竹诛茆就水滨,静中还得保天真。只闻神鬼害盈满,

不见古今争贱贫。树影便为廊庑屋,草香权当绮罗茵。

暂无

阶前一片泓澄水,借与汀禽活紫鳞。

暂无

耨水耕山息故林,壮图嘉话负前心。素丝鬓上分愁色,

暂无

络纬床头和苦吟。笔研不才当付火,方书多诳罢烧金。

暂无

同年二十八君子,游楚游秦断好音。

暂无


分享

《赠表弟黄校书辂(昔居临溪今居近市入市五里)》

唐代 徐夤徐夤 唐代

产破身穷为学儒,我家诸表爱诗书。严陵虽说临溪隐,

晏子还闻近市居。佳句丽偷红菡萏,吟窗冷落白蟾蜍。

暂无

闲来共话无生理,今古悠悠事总虚。

暂无


分享

《尚书会仙亭咏蔷薇夤坐中联四韵晚归补缉所联因成一篇》

唐代 徐夤徐夤 唐代

结绿根株翡翠茎,句芒中夜刺猩猩。景阳妆赴严钟出,

楚峡神教暮雨晴。踯躅岂能同日语,玫瑰方可一时呈。

暂无

风吹嫩带香苞展,露洒啼思泪点轻。阿母蕊宫期索去,

暂无

昭君榆塞阙赍行。丛高恐碍含泥燕,架隐宜栖报曙莺。

暂无

斗日只忧烧密叶,映阶疑欲让双旌。含烟散缬佳人惜,

暂无

落地遗钿少妓争。丹渥不因输绣段,钱圆谁把买花声。

暂无

海棠若要分流品,秋菊春兰两恰平。

暂无


分享

《香鸭》

唐代 徐夤徐夤 唐代

不假陶熔妙,谁教羽翼全。五金池畔质,百和口中烟。

觜钝鱼难啄,心空火自燃。御炉如有阙,须进圣君前。

暂无


分享

《和尚书咏泉山瀑布十二韵》

唐代 徐夤徐夤 唐代

名齐火浣溢山椒,谁把惊虹挂一条。天外倚来秋水刃,

海心飞上白龙绡。民田凿断云根引,僧圃穿通竹影浇。

暂无

喷石似烟轻漠漠,溅崖如雨冷潇潇。水中蚕绪缠苍壁,

暂无

日里虹精挂绛霄。寒漱绿阴仙桂老,碎流红艳野桃夭。

暂无

千寻练写长年在,六出花开夏日消。急恐划分青嶂骨,

暂无

久应绷裂翠微腰。濯缨便可讥渔父,洗耳还宜傲帝尧。

暂无

林际猿猱偏得饭,岸边乌鹊拟为桥。赤城未到诗先寄,

暂无

庐阜曾游梦已遥。数夜积霖声更远,郡楼欹枕听良宵。

暂无


分享

《赠垂光同年》

唐代 徐夤徐夤 唐代

丹桂攀来十七春,如今始见茜袍新。须知红杏园中客,

终作金銮殿里臣。逸少家风惟笔札,玄成世业是陶钧。

暂无

他时黄阁朝元处,莫忘同年射策人。

暂无


分享

《曲江宴日呈诸同年》

唐代 徐夤徐夤 唐代

鹪鹩惊与凤凰同,忽向中兴遇至公。金榜连名升碧落,

紫花封敕出琼宫。天知惜日迟迟暮,春为催花旋旋红。

暂无

好是慈恩题了望,白云飞尽塔连空。

暂无


分享

《长安述怀》

唐代 徐夤徐夤 唐代

黄河冰合尚来游,知命知时肯躁求。词赋有名堪自负,

春风落第不曾羞。风尘色里凋双鬓,鼙鼓声中历几州。

暂无

十载公卿早言屈,何须课夏更冥搜。

暂无


分享

《茆亭》

唐代 徐夤徐夤 唐代

鸳瓦虹梁计已疏,织茅编竹称贫居。剪平恰似山僧笠,

扫静真同道者庐。秋晚卷帘看过雁,月明凭槛数跳鱼。

暂无

重门公子应相笑,四壁风霜老读书。

暂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