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魏晋 陶渊明陶渊明 魏晋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人生归依有常理,衣食本自居首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谁能弃此不经营,便可求得自心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初春开始做农务,一年收成尚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

清晨下地去干活,日落背稻把家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居住山中多霜露,季节未到已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农民劳作岂不苦?无法推脱此艰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身体确实很疲倦,幸无灾祸来纠缠。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洗涤歇息房檐下,饮酒开心带笑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长沮桀溺隐耕志,千年与我息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但愿能得长如此,躬耕田亩自心甘。

庚(gēng)戌(xū)岁:指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有道:有常理。固:本、原。端:始、首。

孰:何。是:此,指衣食。营:经营。以:凭。自安:自得安乐。

开春:春天开始;进入春天。常业:日常事务,这里指农耕。岁功:一年农事的收获。聊:勉强。聊可观:勉强可观。

肆:操作。肆微勤:微施勤劳。日入:日落。禾:指稻子。一作“耒(lěi)”:耒耜,即农具。

饶:多。霜露: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风气:气候。先寒:早寒,冷得早。

弗:不。此难:这种艰难,指耕作。

四体:四肢。庶:庶几、大体上。异患:想不到的祸患。干:犯。

盥濯:洗涤。襟颜:胸襟和面颜。

沮溺:即长沮、桀溺,孔子遇到的“耦而耕”的隐者。借指避世隐士。乃相关:乃相符合。

长如此:长期这样。躬耕:亲身从事农业生产。


分享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诗词大意

  此诗开篇直接展开议论,明确表现诗人的观点:人生就应该把谋求衣食放在根本上,要想求得自身的安定,首先就要参加劳动,惨淡经营,才得以生存。“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起笔两句,把传统文化之大义——道,与衣食并举,意义极不寻常。衣食的来源,本是农业生产。“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诗人认为人生应以生产劳动、自营衣食为根本。在诗人看来,若为了获得衣食所资之俸禄,而失去独立自由之人格,他就宁肯弃官归田躬耕自资。全诗首四句之深刻意蕴,在于此。这几句诗,语言简练平易,道理平凡而朴素,超越“获稻”的具体事情,而直写由此引发的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与总结。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言语似乎很平淡,但体味起来,其中蕴涵着真实、淳厚的欣慰之情。“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微勤”是谦辞,其实是十分勤苦。“日入”,借用了《击壤歌》“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语意,加深了诗意蕴藏的深度。因为那两句之下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写出眼前收稻之时节,便曲曲道出稼穑之艰难。山中气候冷得早些,霜露已多。九月中,正是霜降时节。四十六岁的诗人,已感到了岁月的不饶人。以上四句,下笔若不经意,其实是写出了春种秋收、一年的辛苦。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稼穑愈是艰难辛苦,愈见诗人躬耕意志之深沉坚定。诗人对于稼穑,感到义不容辞。这不仅是因为深感“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而且也是由于深知“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魏晋以降,时代黑暗,士人生命没有保障。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何晏,司马昭杀嵇康,以及陆机、陆云之惨遭杀害,皆是著例。当时柄政者刘裕,比起曹操、司马,更加残忍。所谓异患,首先即指这种旦夕莫测的横祸。再退一步说,为了五斗米而折腰,在“质性自然”的诗人看来,也是一种异患。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农村劳动生活过来的人对这幅情景都是亲切、熟悉的。诗人是在为自由的生活、为劳动的成果而开心。“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诗人不仅是一位农民,还是一位为传统文化所造就的士人。他像一位农民那样站在自家屋檐下把酒开怀,可是他的心灵却飞越千载,尚友古人。长沮、桀溺之心意是说:“天下人都说天下是黑暗的,没有人可以改变黑暗的现状,又怎么能像归隐之人一样去归隐山林。”诗人自言与长沮、桀溺之心遥遥会合,意即在此。所以结笔说:“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但愿长久地过这种生活,自食其力,自由自在,纵然躬耕辛苦,也无所怨尤。诗人的意志,真可谓坚如金石。诗人的心灵,经过深沉的省思,终归于圆融宁静。

  此诗夹叙夹议,透过收稻之叙说,发舒躬耕之情怀。此诗的意义在于,诗人经过劳动的体验和深沉的省思,所产生的新思想。这就是:农业生产乃是衣食之源,士人尽管应以道为终极关怀,但是对于农业生产仍然义不容辞。尤其处在一个自己所无法改变的乱世,只有弃官归田躬耕自资,才能保全人格独立自由,由此,沮溺之心有其真实意义。而且,躬耕纵然辛苦,可是,乐亦自在其中。这份喜乐,是体验到自由与劳动之价值的双重喜乐。陶渊明的这些思想见识,晚周之后的文化史和诗歌史上乃是稀有的和新异的。诗中所耀动的思想光彩,对人生意义的坚实体认,正是此诗极可宝贵的价值之所在。


  • 诗词译文
  • 创作背景

人生归依有常理,衣食本自居首端。

谁能弃此不经营,便可求得自心安?

初春开始做农务,一年收成尚可观。

清晨下地去干活,日落背稻把家还。

居住山中多霜露,季节未到已先寒。

农民劳作岂不苦?无法推脱此艰难。

身体确实很疲倦,幸无灾祸来纠缠。

洗涤歇息房檐下,饮酒开心带笑颜。

长沮桀溺隐耕志,千年与我息相关。

但愿能得长如此,躬耕田亩自心甘。

庚(gēng)戌(xū)岁:指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

有道:有常理。

固:本、原。端:始、首。

孰(shú):何。是:此,指衣食。营:经营。

以:凭。自安:自得安乐。

开春:春天开始;进入春天。常业:日常事务,这里指农耕。

岁功:一年农事的收获。聊:勉强。聊可观:勉强可观。

肆(sì):操作。肆微勤:微施勤劳。

日入:日落。禾:指稻子。一作“耒(lěi)”:耒耜,即农具。

饶:多。霜露: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

风气:气候。先寒:早寒,冷得早。

弗:不。此难:这种艰难,指耕作。

四体:四肢。

庶(shù):庶几、大体上。异患:想不到的祸患。干:犯。

盥(guàn)濯(zhuó):洗涤。

襟(jīn)颜:胸襟和面颜。

沮(jǔ)溺(nì):即长沮、桀溺,孔子遇到的“耦而耕”的隐者。借指避世隐士。

乃相关:乃相符合。

长如此:长期这样。

躬耕:亲身从事农业生产。


参考资料:

1、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36-138

2、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226

  此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九月。这年陶渊明四十六岁,是他弃官彭泽令归田躬耕的第六年。在这年秋收后,他以郑重又愉快的心情创作了《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这首诗。



参考资料:

1、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226

2、林家骊 杨健.论陶渊明诗歌的理想化倾向[J].浙江学刊,2012(1):52

陶渊明的诗词欣赏

《于王抚军座送客》

魏晋 陶渊明陶渊明 魏晋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

秋天的景象凄清而且萧肃,百草都已经枯萎衰颓。

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

于是在霜露降落的九月,登高饯别送友人去外地上任。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

肃肃的寒气笼罩着山涧,游云飘忽不定无所依傍。

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遥望水中洲渚似乎是很缥缈的景象,风向与水流的方向相违背。

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

眺望暮景又很欣喜逢见这样的盛筵,离别的话语使人感到伤悲。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早晨飞去的乌儿傍晚已经飞回来了,太阳渐渐收敛起余下的光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过去的人和留下的人道路完全不同,调转我的车马,无限惆怅地缓缓走在回去的路上。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

眼看归去的小船越行越远,心情随着万物的变化而变化,紧紧相随。


分享

《己酉岁九月九日》

魏晋 陶渊明陶渊明 魏晋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衰颓零落秋已晚,寒露凄风相缭绕。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蔓草稀疏渐枯萎,园中林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清澄空气无尘埃,天宇茫茫愈显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悲切蝉鸣已绝响,成行大雁啼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万物更替常变化,人生怎能不辛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自古有生即有死,念此心中似煎熬。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如何方可舒心意,饮酒自能乐陶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千年之事无需知,姑且行乐尽今朝。


分享

《咏贫士 其三》

魏晋 陶渊明陶渊明 魏晋

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

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

暂无

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

暂无

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

暂无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

暂无

赐也徒能辨,乃不见吾心。

暂无


分享

《归去来兮辞·并序》

魏晋 陶渊明陶渊明 魏晋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暂无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暂无


分享

《杂诗 其二》

魏晋 陶渊明陶渊明 魏晋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暂无

沈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暂无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暂无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暂无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暂无

庭宇翳馀木,倏忽日月亏。

暂无


分享

《归园田居·其二》

魏晋 陶渊明陶渊明 魏晋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住在郊野很少与人结交往来,偏僻的里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墟曲中一作:墟曲人)

耕作之余不时到田里,把草拨开,和农民随意交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见面之后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田里的桑麻已经渐渐长高,我垦种的土地面积也日渐增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分享

《九日闲居》

魏晋 陶渊明陶渊明 魏晋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我闲居无事,颇喜“重九”这个节名。秋菊满园,想喝酒但没有酒可喝,独自空对着秋菊丛,因写下此诗以寄托怀抱。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人生短促,忧思往往很多,可人们还是盼望成为寿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日月依着季节来到,民间都喜欢重阳这好听的节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露水出现了,暖风已经停息。空气澄澈,日月星辰分外光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飞去的燕子已不见踪影,飞来的大雁萦绕着余音。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只有酒能驱除种种忧虑,只有菊才懂得益寿延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茅草屋里的清贫士,徒然看着时运的变更。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酒杯积灰,酒樽也感到羞耻;寒菊空自开放,也让人难以为情。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整整衣襟,独自个悠然歌咏,深思遐想勾起了一片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盘桓休憩本有很多欢乐,隐居乡里难道就无一事成!


分享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三》

魏晋 陶渊明陶渊明 魏晋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大臣显赫在朝廷,君主用人当慎重。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共工与鲸被废弃,帝舜所为除奸凶。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管仲临终肺腑语,桓公到底没听从。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桓公临死困饥渴,心中后悔有何用!


分享

《归鸟·其二》

魏晋 陶渊明陶渊明 魏晋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归鸟翩翩自在飞,自由翱翔任飞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如今已无远游志,每见丛林情依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

上下翻飞因云阻,相呼相唤结伴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青云之路虽诱人,天性恋巢难舍弃。


分享

《桃花源记》

魏晋 陶渊明陶渊明 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