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素 〔唐代〕

张仲素图片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 人物生平
张仲素 ,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宪宗时为翰林学士,后终中书舍人。其诗语言上十分清婉爽洁,悠远飘逸,少有庸作;题材上以写征人思妇的居多,也有描写宫乐春旅的作品。代表作有《春闺思》、《秋夜曲》、《玉绳低建章》、《 宫中乐五首》、《陇上行》、《秋思赠远》、《塞下曲五首》、《秋思二首》、《燕子楼诗三首》、《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等,其中以《春闺思》和《秋夜曲》为最著名。这两首诗都写思妇对戍边丈夫(征人)的绵绵情思:前者是在春天,此时“城柳袅袅,陌桑青青”,主人公正在采桑,但因为心有所思,惦念着远方的亲人(“昨夜梦渔阳”),以至“提笼忘采叶”(居然忘记了采桑叶);后者是在秋夜,此刻“漏水丁丁,轻云漫漫”,在微露的月光中思念丈夫,只觉得这夜何其漫长,秋夜里潜藏的虫儿又整夜叫个不停,主人公想到将要秋去冬来,于是向老天祈愿:“征衣未寄莫飞霜”,因为怕丈夫受冻。两首诗都写得极其传神逼真,感动人心。贞元十四年李随榜进士,与李翱、吕温同年。以中朝无援不调,潜耀久之,复中博学宏辞,始任武康军従事。贞元二十年,迁司勋员外郎,除翰林学士。时宪宗求卢纶诗文遗草,敕仲素编集进之。后拜中书舍人。仲素能属文,法度严确。魏文帝有云:“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此言得之矣。其每词未达而意先备也。善诗,多警句。尤精乐府,往往和在宫商,古人有未能虑及者。
张仲素的诗词欣赏

《春闺思》

唐代 张仲素张仲素 唐代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城墙边依依细柳,小路旁青青嫩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提着篮忘了采叶,昨夜又梦到渔阳。


分享

《秋夜曲》

唐代 张仲素张仲素 唐代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计时的漏壶在长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突然想起还没有给出征作战的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分享

《秋闺思二首》

唐代 张仲素张仲素 唐代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斜月透进碧纱窗照进来,月色下显得周围都光线分外深沉。女主人愁思环绕,更有秋虫悲鸣,泪水沾湿了衣襟。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在梦中,分明看到的丈夫所在的关寨,可是却始终不知哪条路才是通往金微山的。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秋天的夜里格外安静,空中没有云朵,听着时断时续的鸿雁声一直到天明。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秋天冷了)想给丈夫寄些衣服,问了消息才知道丈夫所在的居延城现在又军队正在转移(这衣物该寄到何处)。


分享

《燕子楼诗三首》

唐代 张仲素张仲素 唐代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

暂无

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暂无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白居易

暂无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暂无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张仲素

暂无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

暂无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白居易

暂无

适看鸿雁洛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暂无

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张仲素

暂无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暂无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白居易

暂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