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的生卒年不详,有些典籍(如余冠英、王永照作序的《唐诗选》),将他的生卒年定在约公元660~720年,即唐高宗龙朔至玄宗开元初,大约活了六十岁。至于《全唐诗》所说他与贺知章(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张旭(苏州人)、包融(润州延陵,今丹阳人,一说湖州人),号“吴中四士”,只能说明他们诗名相当而驰名京师,籍地相邻而并称四士。
张若虚,不仅他的生平事迹少之又少,而且他的诗作也长期湮没无闻。在唐代,似乎没有他的诗集传世。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诗几乎无人所重。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宋代《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见他的诗作。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诗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然而这仅仅是作为乐府宫体诗收录的。直至明人杨高棅《唐诗正声》选本,仍然没有把他的诗选在“正声”之列。然而幸运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诗总算从唐代起被保留下来了。
等待了将近一千年,张若虚及其杰作的命运才开始扭转。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古今诗删》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诗以后,万历年间的三种选本《唐诗所》、《唐诗解》、《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七言古诗、《石仓历代诗选》,明末成书的《唐诗镜》都选录了此诗。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是成书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及至清代,张若虚的诗声似乎更好些,有关唐诗的重要选本,如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季振孙《唐诗》、徐增《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诗,有的还附录有关此诗的评论。
初唐时期,唐诗的浪漫气质日趋强化。它以另一种风格,呈现于刘希夷、张若虚等人赞美青春、表现对生命永恒之渴望的诗篇中。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只相似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一作:落花)
暂无
分享 拼 译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