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则沄 〔近代〕

郭则沄图片
郭则沄(1881-1947)字蛰云、养云、养洪,号啸麓,别号孑厂(音庵)、龙顾山人、遁圃老迂,福建侯官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历任温州、处州兵备道道员。辛亥革命后,历任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长、铨叙局长、侨务局总裁等。1922年退职后,寓居天津,入须社。著有《龙顾山房诗集》《龙顾山房诗馀》《十朝诗乘》《旧德述闻》等。

  • 人物生平

  光绪八年(1882)一岁,生于浙江省台州龙顾山试院。

  光绪十九年(1893)十二岁,从父郭曾炘受诗学。

  光绪二十年(1894)十三岁,“遍涉经史、谙练典故,以文学知名”,入闽人榕荫堂诗社。

  光绪二十三年(1897)十六岁,娶夫人王氏。是年冬,以第一名考入国子监。

  光绪二十四年(1898)十七岁,入通艺学堂学习英文、算学。是年冬,戊戌政变,通艺学堂停办,入会文学堂学习。不久,考入京师大学堂。

  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九岁,义和团兴,辍学南归.经湖北乘船沿江而下,经苏州入浙,依祖父郭式昌在衢州里居读书。

  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十岁,举“经济特科”,不就。秋,回闽侯,应童子试,以第二名补博士弟子员,入郡庠。

  光绪二十八年(1902)二十一岁,乡试中举。

  光绪二十九年(1903) 二十二岁,赴开封应礼部试(因《辛丑条约》北京停考),中第54名贡士。入京,复试保和殿,列一等第7名;殿试列二甲第31名;朝考,列一等第19名。点翰林后,任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三十年(1904)二十三岁,入教习进士馆学习法政。以馆课第一,任武英殿协修。不久,又任编书处协修,参与纂修《各国政艺通考》

  光绪三十二年(1906)二十五岁,由翰林院送入陆军贵胄学堂。是年冬,进士馆毕业,名列第一。

  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十六岁,引见于勤政殿,觐谒光绪帝。学部派往日本留学,早稻田大学。7月出发,经神户到东京,观察日本的衙署、学校、图书馆、工厂以及邮电、警政等事业,并且入早稻田大学听讲。旅日期间有《瀛海采风记》二卷、《江户竹枝词》百首。时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电聘则沄入幕,返国,经苏州、北京到辽东,徐世昌聘为二等秘书官,为徐掌管机密文电,兼治奏草。处理公务“敏速详瞻,轻重协宜”,并其推荐吴禄贞调查吉林界务,绩效亦卓著,深得徐之赏识。

  光绪三十四年(1908)二十七岁,是年夏,赴苏州迎娶夫人俞氏(即俞琎,字佩瑗,浙江德清人,朴学大师俞樾曾孙女、俞陛云女、俞平伯姊)。是年十月,光绪、慈禧踵相辞世。溥仪继位,载沣摄政监国,诏举人才,徐世昌力荐之。及诏则沄为浙江省温处道道台,徐世昌议其留任呼伦道道台,不果,遂以“专理珲延边务、一时难得替人”为理由,奏请暂缓赴任。徐致书则沄有“君才如天马行空,恨不得共支边局耳!”之语。

  宣统元年(1909)二十八岁,因叙“延吉边务”之功,升为奉天省二等秘书官。同年,参与编修的《各国政艺通考》成书,赏二品衔。夏,南下赴任浙江温处道兼瓯海关监督,创立农业学堂、贫民习艺所等文教施设。1906至1909所作诗总其集为《虚船集》。

  宣统二年(1910)二十九岁,署理浙江提学使,创设机织工业学堂(此学堂培养的毕业生,以后创立了纬成、绮霞等公司,对于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颇有促进作用。北洋政府追念啸麓公首创机织学堂之功,赠“一等宝光章” [1]  )。是年末,交卸浙江提学使职务,

  宣统三年(1911)三十岁,年初回返温州,仍任温处道,兼辖海防局,自出费用增设巡船二艘。时温处镇总兵何祥麟逝世,由则沄暂代。捐俸,兴办法政学堂。是年辛亥革命军兴,11月杭州光复,温州震动,则沄去职走上海。焚其温处道任上实施新政的有关文献资料汇编——《瓯东尘牍》,及所作《瓯江去思录》、《金台录别集》并辛亥前诗(四卷)。寓上海,始编《十朝诗乘》。1909至1911所作诗总其集为《披香集》。

  中华民国元年(1912)三十一岁,至北京,谒徐世昌,任秘书省秘书。居城南芳盛园,与寒山诗社、稊园诗社雅集。

  中华民国三年(1914)三十三岁,任机要局帮办,并任政事堂参议。不久转任政事堂礼制馆提调。同年秋,调任铨叙局局长,写定《铨政纲要》,诸如升降任免,如考试、保举甄用、轮补、考绩、升调、内外互转等制度,规定甚为详明。

  中华民国四年(1915)三十四岁,获授“上大夫少卿”荣衔。参与春音词社雅集活动。11月,为袁世凯筹备帝制的“大典筹备处成立”,任礼制科主任。有致袁世凯说帖,欲沮其称帝野心,提出:“一、皇室不易处也;二、蒙藏不易驯也;三、西南诸省难合而易离也;四、外交变幻不可不虑也;末又推论古今易代事,而归结于人心之不易制。” 袁批“深有见地”,委蛇虚应而已。则沄遂挂冠,并辞去礼制馆提调。

  中华民国七年(1918)三十七岁,徐世昌任总统。则沄由铨选局局长兼代国务院秘书长,并参徐世昌幕。同年,北京设立经济调查会,则沄领其事。出版有《经济月刊》,购买有关战后世界经济的书报,并派员赴日本和欧美各国进行实地调查。不久,经济调查会易名经济调查局,转任副总裁。

  中华民国八年(1919)三十八岁,即真国务院秘书长,卸去铨选局局长职务(后复再兼任)。是年,五四运动爆发,6月,则沄代表国府至北大学生联合会转达国府接受曹汝霖辞职讯息。代国府接见京师总商会代表。8月,代国府接见北京各界联合会代表,答复其请愿书。11月,代国府答复北京学生团请愿。12月,因办理外蒙取消自治,与徐树铮获颁蒙藏院一等一级勋章。

  中华民国九年(1920)三十九岁,5月任经济局总裁,旋即辞去。于所居蛰园结蛰园吟社,作《蛰园记》。

  中华民国十年(1921)四十岁,直、奉交争,政局诡谲。12月,免去铨选局局长一职,改任侨务局总裁。不就又免去秘书长一职。

  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四十一岁,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胜出。总统徐世昌被迫去职。则沄侨务局总裁职务亦被免去,自此枯淡宦情、悠游林下,隐居天津、北京家中。1912至1922所作诗总其集为《艾眉集》。此后逐年著述讲学,诗酒唱酬。所谓流连风雅、百集千阕,总难道尽。

  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四十四岁,于津沽倡立冰社,以所居栩楼为主要活动地点。雅集者有胡嗣瑗、白廷夔、查而崇、叶文樵、周学渊、李书勋、李孺、林葆恒、郭宗熙、徐沅等人。是年所作诗总其集为《寒碧集.上部》。

  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四十五岁,诗酒文会之余,是年所作诗总其集为《寒碧集.中部》、《寒碧集.下部》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四十六岁,诗酒文会之余,是年所作诗总其集为《兰逵集》、《楮窗集》。

  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四十七岁,诗酒文会之余,是年所作诗总其集为《袖骊集.上部》、《袖骊集.下部》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四十八岁,父郭曾炘逝世。出资赞助俞陛云刊刻《小竹里馆吟草》,并弁其序。是年所作诗总其集为《蓼虫集.上部》。

  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十九岁,诗酒文会之余,是年所作诗总其集为《蓼虫集.下部》。

  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五十岁,子郭可诚卒。是年所作诗总其集为《葵堂集.上》、《葵堂集.下》。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五十一岁,是年所作诗总其集为《戒香集》。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五十三岁,刊印所著《灵洞小志》,是书为则沄仿纪昀“阅微草堂”体,分《洞灵小志》《洞灵续志》《洞灵补志》三部。谈鬼说狐居多,间及公案游侠、海内异闻,诸如赶尸、移腐、接火、查花等湘粤奇俗,均首见于此书 故事多为作者亲闻亲历,异事多涉及近代名公名士,凶宅具体到北京的某一胡同、某一豪宅、某一饭庄,尤其令人感到近切。1933至1934所作诗总其集为《邴亭集》。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五十四岁,刊印所著《十朝诗乘》二十八卷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五十五岁,于北京倡立蛰园律社,同社若傅增湘、夏仁虎、张伯驹、关赓麟、陶洙等四十余人。刊印所著《遁圃詹言》、《清词玉屑》、《旧德述闻》。1935至1936所作诗总其集为《亦云巢集》。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五十六岁,在北海团城创办古学院,出任理事兼佐院事,以访求、校刊、印行古籍,砥砺国学国故为主。出版有《古学丛书》、《敬跻堂丛书》。后又成立国学书院。倡立瓶花簃词社,同社有夏仁虎、黄君坦、寿鉨、瞿宣颖等。复与傅增湘、周肇祥、俞陛云、溥儒、溥伒等结成“十老”,每周雅集,卢沟桥事变起,遂止。是年所作诗总其集为《竹轩集》。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五十七岁,北京沦陷。拒绝王揖唐出任伪“礼制会顾问”、伪“北京政权秘书长”等职的邀请,只在国学书院任研究班词章门导师。刊印《竹轩摭录》。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五十九岁,刊行《庚子诗鉴》四卷、《红楼真梦》。是年,古学院缺乏经费,王揖唐乘机将古学院接管,改组为“国学书院第一院”,另在国子监设立“国学书院第二院”。请泽沄任“国学书院第一院副院长”,泽沄谢绝。此后,北京古学院”与“国学书院第一院”的牌子并挂在团城昭景门。王揖唐复立“礼制会”,请泽沄领其要,泽沄谢云:“此岂议礼时哉!”王又欲聘泽沄为“礼制会顾问”,亦谢绝。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六十岁,刊印《蛰园律集前后编》,《庚子诗鉴.补遗》,近数年诗总其集为《竹轩赘集》。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周作人请则澐出任日伪“华北教育总署署长”职务,则澐坚决拒绝,并在国学书院《国学丛刊》上发表《致周启明(周作人)却聘书》,以明心志。刊印《红楼真梦传奇》。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1月8日(十二月十七)病逝,享年六十五岁。门人私谥曰“文敏”,安葬于香山云巢坟园。末后几年诗作总其集为《廆春集》、《藜床集》、《万春集》。

郭则沄的同代诗词欣赏

《李浩词兄邀度中秋节》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一年一度中秋节,阴雨沉沉兴减多。得共素心人对饮,良宵仍幸不虚过。


分享

《苦雨》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入夏风兼雨,苍苍壁藓滋。潦深殊念稼,凉意略宜诗。

广厦存怀久,儒冠叹路岐。吾思问真宰,几日见情曦。

暂无


分享

《閒居二首 其二》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处顺故无系,贫居事亦幽。抚床儿学步,得句客能酬。

画境山川秀,书城岁月悠。知难营一饱,耻恶不相谋。

暂无


分享

《中秋阴雨竟夕意兴索然适蔡生星仪来访相与剥芋啜田螺而已》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恼煞黄昏雨,偏逢佳节多。人间空待月,天上欲翻河。

寂寂一城暗,迢迢三漏过。助谈无别物,劝客啜田螺。

暂无


分享

《晚眺》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平生爱晚眺,负手踱江湾。绿暗水边水,蓝堆山外山。

鸣蛙秋后减,归犊步仍闲。更待月东上,邀他作伴还。

暂无


分享

《閒居二首 其一》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纷吾寄一室,深巷远尘踪。窗树笼寒碧,瓶花吐小红。

书裙参屋漏,面壁究幡风。吾迹聊尔耳,吾怀寄太空。

暂无


分享

《岁暮与许敦谷画师李咏棠学长同登松岭》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联步上松岭,偃看碧朗空。水流斜照外,樵语乱山中。

解渴携时果,重游话旧踪。风传村舍碓,有味岁将终。

暂无


分享

《洪水后参观惠阳潼湖公社》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公社群山里,民风太古中。从来忧地瘠,倏忽讶年丰。

广泽浮鹅鸭,平原盛草蓬。自经洪劫后,益信党恩隆。

暂无


分享

《与衡女作别》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相聚无多日,江亭又别离。黯然挥手去,痴立送车驰。

汝往长依母,吾游尚待时。沧波空帐望,咫尺即天涯。

暂无


分享

《送别长女洁婵赴港》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知汝今晨别,中肠定九回。憨痴怜妹幼,颓聩念亲衰。

冬尽寒仍在,星残雾未开。车尘瞬不见,惘惘独归来。

暂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