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瑄 〔明代〕

陈瑄图片
陈瑄(1365年-1433年),字彦纯,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明代军事将领、水利专家,明清漕运制度的确立者。陈瑄早年曾参与明军平定西南的战争,历任成都右卫指挥同知、四川行都司都指挥同知、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等职。陈瑄历仕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自永乐元年(1403年)起担任漕运总兵官,后期还兼管淮安地方事务。他督理漕运三十年,改革漕运制度,修治京杭运河,功绩显赫。宣德八年(1433年),陈瑄病逝于任上,享年六十九岁。追封平江侯,赠太保,谥号恭襄。

  • 主要成就
  • 人物生平

  军事成就

  陈瑄早年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他在洪武年间任职于四川,曾随军征讨南番、越巂、百夷,参与平定月鲁帖木儿、贾哈剌的叛乱,为明朝初期西南边境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政治成就

  靖难迎降

  陈瑄在靖难之役时是南军水师统帅,镇守江防,但却主动迎降燕军,使得明成祖顺利入南京称帝。他也因推戴之功获得平江伯的爵位。

  上疏言事

  陈瑄在仁宗年间曾上疏言事,提出“重国本、择贤能、苏民力、兴学校、整军伍、谨边防、走漕运”七条政治主张,包罗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国防等多方面,每条都切中时

  早年经历

  陈瑄早年随父亲任职成都,因是武臣之子,得以舍人的身份随侍大将军蓝玉,深受器重,后袭父职为成都右卫指挥同知。他以善射著称,多次随蓝玉征讨南番、越巂。陈瑄从平西南,取自明代《三才图会》 洪武二十五年(1393年),建昌土司月鲁帖木儿发动叛乱。陈瑄随军讨伐,逾梁山,平天星寨,连破宁番卫诸蛮族,而后又征讨盐井,进攻卜木瓦寨。当时,陈瑄所率中军被叛军重重围困。他身先士卒,下马步战,接连射杀叛军,足部受伤后裹伤继续迎敌。战斗从巳时一直持续到酉时,终于将叛军击溃。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陈瑄从征叛番贾哈剌,从小道出奇兵,趟过打冲河(今雅砻江),并搭建浮桥,接引大军渡河。他下令拆掉浮桥,以示破釜沉舟,结果连战连捷。后来,陈瑄又会合云南军征讨百夷,因功升任四川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

  获封伯爵

  建文四年(1402年),陈瑄升任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统领水师,镇守南京江防,以抵御燕军。但他却在燕军抵达浦口时,主动率水师迎降,使得燕军顺利渡过长江,攻入金陵。不久,燕王朱棣在南京称帝,是为明成祖。

  是年九月,明成祖大封功臣。陈瑄因有“默相事机之功”,仍任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加授奉天翊卫宣力武臣勋号、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封平江伯,食禄一千石,子孙世袭指挥使之职。

  总督海运

  永乐元年(1403年),陈瑄被任命为总兵官,总督海运(海上漕运)。他当年便从海上向北京、辽东输运粮食四十九万余石,以供应两地兵饷,后又在直沽建百万仓,修筑天津卫城。在督理海运期间,陈瑄让漕卒与海上岛民进行互市,公平交易,既利于岛民,又便于海运。

  永乐七年(1409年),陈瑄与安远伯柳升一同率水师巡海,结果在青州海面遇到倭寇侵掠沙门岛。他当即迎击倭寇,一直追击到朝鲜国境内的金州白山岛,将倭寇船只全部焚毁。

  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命陈瑄与丰城侯李彬统领浙江、福建两地水师,剿捕海寇。后因海水涨潮漫堤,海门至盐城境内有一百三十里地受灾。陈瑄又受命修筑捍潮堤,率四十万士卒筑堤一万八千余丈。

  永乐十年(1412年),陈瑄上奏道:“嘉定县濒海之地,正当江流冲会,其地平衍,无大山高屿可恃。海舟于此事故频发,常有触礁、搁浅。”他征得明成祖的同意,在嘉定县的青浦筑成方圆百丈、高三十余丈的土山,并于山上立土堡作为航海标识,以提醒过往海船避让。明成祖将土山赐名为宝山,还亲作碑文记述此事。

  理漕治河

  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成祖因会通河全面通航,决定停止海运,改走内河漕运,仍由陈瑄负责。陈瑄建造浅船二千余艘,起初运输两百万石,后逐渐增加到五百万石,使得国用得以富足。

  当时,江南漕运沿运河抵达淮安后,须转陆运翻过河坝,再经淮河抵达清河,其过程损耗巨大。陈瑄采纳故老的建议,自淮安城西侧的管家湖起,开凿二十里河渠,命名为清江浦,将湖水导入淮河,并修筑四座闸门,以适时泄洪。他还沿湖修筑十里长堤,以提高船只运输能力,使得漕船可以直达黄河,节省的费用不可计数。

  陈瑄督理漕运三十年,针对漕运事务实行很多整改措施,精密而有远见,可谓“举无遗策”。

  疏陈七事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仁宗继位。是年九月,陈瑄上疏仁宗,提出七条经国利民的建议:

  1. 重国本:南京乃是国家根本,应严整守备力量。

  2. 择贤良:推举人才应予核实,不能只论资格;挑选公正的朝臣分巡天下,考察政治得失。

  3. 苏民力:湖广、江西、浙江等地距北京较远,百姓输运粮饷往返几近一年,有误农作。可让百姓运至距离较近的淮安、徐州等处,再由官军接运至北京。另外,快船、马船所载粮草不过五六十石,每船只用官军即已足够,无需召集百姓前来听候。

  4. 兴学校:府州县学的教员多不称职,应予考核,不称职者予以黜落;挑选俊秀之才补为生员;准许军中子弟入学读书。

  5. 整军伍:应核实军伍,年老患病者由子弟替代,逃亡者予以追捕,绝嗣的军户验明后加以除籍。

  6. 谨边防:开平等地乃是边防要地,守兵虚弱,粮食不足,应挑选、训练精锐之士,加强守卫,同时屯田自给。

  7. 专漕运:漕运官军年年运粮北上,返回后还要维修漕船,终年劳苦。应禁止所属卫所对他们加以繁多的徭役。

  明仁宗采纳了陈瑄的建议,命有司迅速执行,不久又赐陈瑄铁券,并允许他的子孙世袭平江伯爵位。有朝臣对此不以为然,认为陈瑄只是老生常谈。仁宗驳斥道:“武臣能言及此,已是非常难得,况且现在都害怕出言获罪,更应对他加以奖掖。古人尚知千金买马骨,我这么做岂不是远超古人。”

  驻节淮安

  洪熙元年(1425年),明宣宗继位,仍任命陈瑄为总兵官,驻节淮安。陈瑄不但督理漕运,还兼管淮安的地方事务,抚辑军民,所领官军悉听节制。

  宣德四年(1429年),陈瑄奏请朝廷,打算征发十二万劳力,用半个月的时间疏浚济宁以北长沟到枣林之间的淤塞河道。明宣宗念及他长年辛劳,命尚书黄福前往一同经理。

  宣德六年(1431年),陈瑄再次上奏:“每年运粮动用十二万军人,连年劳苦。请在苏州、松江等府以及江西、浙江、湖广等地另外签发民丁,并在士兵较多的卫所签发士兵,共二十四万人,分番轮流运输。另外,江南的百姓,运粮到临清、淮安、徐州,往返一年,耽误农作,而湖广、江西、浙江以及苏州、松江、安庆的士兵,每年驾空船到淮安运粮。如果让江南的百姓拨粮食给附近的卫所,由官军运送到北京,根据里程付费并付给耗米,这样军民都会方便。”明宣宗遂命黄福和侍郎王佐加以执行。从此,漕运由民运改为兑运。

  宣德八年(1433年)十月,陈瑄在淮安总兵官任上病逝,终年六十九岁。明宣宗追封他为太保、平江侯,赐谥号恭襄。江南百姓因陈瑄疏浚河道有德于民,在清河县(在今江苏淮安)为他建立祠堂。

陈瑄的同代诗词欣赏

《塞上曲》

明代 胡庭兰胡庭兰 明代

挥鞭万里长,葱岭暮云黄。闻说单于遁,明朝猎白狼。


分享

《张幼于》

明代 袁宏道袁宏道 明代

家贫因任侠,誉起为颠狂。盛事追求点,高摽属李王。

鹿皮充卧具,鹊尾荐经床。不复呼名字,弥天说小张。

暂无


分享

《与同年话别》

明代 钟芳钟芳 明代

霜风吹衣凄以清,客子仗节江南行。绕堤衰柳叶皆满,何处幽兰花独明。

一身许国泰岳重,万事入眼鸿毛轻。曲江曾共醉春色,况是离歌催旆旌。

暂无


分享

《送邹廷佩知高安》

明代 徐溥徐溥 明代

雄才雅望拜郎官,自信清时际会难。晓日鸣珂辞北阙,秋风驱骑入高安。

政声喜共弦歌作,惠泽能令士庶欢。千里筠阳重回首,一缄颙望托飞翰。

暂无


分享

《寄别幼孺次来韵》

明代 徐熥徐熥 明代

故国青山又远违,怀人空有梦魂飞。猿当暮雨声偏惨,雁到秋风影尚稀。

一夜思乡华发变,中年为客壮心微。竹林此日无多侣,莫向山中厌布衣。

暂无


分享

《钱舜举云山秋景图》

明代 张宁张宁 明代

百里溪山一色秋,岭云汀树共悠悠。何人欲著閒居赋,有客将归远道游。

林外渔樵黄叶渡,水中亭馆白蘋洲。风光满目知何处,不是吴州是越州。

暂无


分享

《送义乌龚叔安给事归省 其一》

明代 方孝孺方孝孺 明代

鸡舌同含侍紫宸,朝回东阁每相亲。片帆忽逐西风去,鸳鹭行中少一人。


分享

《织女寄牛郎》

明代 徐熥徐熥 明代

临流几度待金飙,天帝无情恨鹊桥。玉宇微茫空隔水,银河清浅不通潮。

心随凤驾思灵匹,泪逐龙梭上锦绡。难得欢娱容易别,年年肠断可怜宵。

暂无


分享

《和韵赠黄平倩》

明代 袁宏道袁宏道 明代

逍遥未必是无官,割累忘情梦也安。入室祗容金相好,伴身唯有铁肠肝。

蓬莱监里真先辈,冠带场中老细酸。一帙雒摩三斗酒,孤灯寒雨亦欢欢。

暂无


分享

《和魏侍御雨中见寄五首 其四》

明代 张宁张宁 明代

落落惟应鲍叔知,逢时仍抱失时悲。长杨宫殿新成赋,欲献犹疑是古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