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赓笙 〔近代〕

杨赓笙图片
杨赓笙(1869-1955),号咽冰,江西省湖口县三里乡上杨村人。十二岁时读完《十三经》,十八岁考中秀才,又入白鹿洞书院就读,被选送入京师国子监深造。他目睹清朝政治腐败,放弃功名,从事民主革命。经徐秀钧介绍,进入江西大学堂,学习新学,在校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李烈钧担任江西都督,成立省议会,杨赓笙担任都督府高级顾问、省参议员。

  • 人物生平

  1912年“二次革命”前夕,李烈钧前往上海,参加孙中山召开的国民党要员会议,商量讨袁事宜。叮嘱杨赓笙到湖口作讨袁准备。同年7月12日李烈钧回到湖口。江西省议会开会推举李烈钧为讨袁总司令,即日在湖口成立讨袁总司令部,任命杨赓笙为总司令部秘书长,负责撰写“江西讨袁总司令檄文”。这次湖口起义,由于寡不敌众,遭受失败。随即秘密逃至日本东京,在头山满家里谒见孙中山,报告“湖口起义”情况,孙中山对他殷切慰勉,并留在身边,协助改组国民党。1914年7月8日,孙中山在东京召开大会,宣布将国民党改为“中华革命党”,赓笙首先遵照规定,按上指模加入中华革命党,并建议将誓词中“服从党魁”的“魁”字改为“纲”字,深受孙中山赞许。

  1914年,杨赓笙受孙中山派遣,赴南洋群岛从事革命活动,组建中华革命党南洋支部,担任书记;创办《光华报》、《苏门答腊报》,向华侨宣传革命,并以柳茹雪笔名发表长篇小说《双心史》,揭露袁世凯的罪行。同时筹募革命经费。1916年1月,赓笙将所募集巨款,亲自交给云南护国军政府。蔡锷将军在五华山光复楼设宴欢迎,并在席间致词:“上次湖口首义讨袁,咽冰先生在台前;这次护国讨袁,咽冰先生在幕后,咽冰先生功劳都是很大。”1923年,孙中山在广东重建元帅府,杨赓笙赴穗,充任总统府咨议、元帅府参议等职。

杨赓笙的同代诗词欣赏

《李浩词兄邀度中秋节》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一年一度中秋节,阴雨沉沉兴减多。得共素心人对饮,良宵仍幸不虚过。


分享

《苦雨》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入夏风兼雨,苍苍壁藓滋。潦深殊念稼,凉意略宜诗。

广厦存怀久,儒冠叹路岐。吾思问真宰,几日见情曦。

暂无


分享

《閒居二首 其二》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处顺故无系,贫居事亦幽。抚床儿学步,得句客能酬。

画境山川秀,书城岁月悠。知难营一饱,耻恶不相谋。

暂无


分享

《中秋阴雨竟夕意兴索然适蔡生星仪来访相与剥芋啜田螺而已》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恼煞黄昏雨,偏逢佳节多。人间空待月,天上欲翻河。

寂寂一城暗,迢迢三漏过。助谈无别物,劝客啜田螺。

暂无


分享

《晚眺》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平生爱晚眺,负手踱江湾。绿暗水边水,蓝堆山外山。

鸣蛙秋后减,归犊步仍闲。更待月东上,邀他作伴还。

暂无


分享

《閒居二首 其一》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纷吾寄一室,深巷远尘踪。窗树笼寒碧,瓶花吐小红。

书裙参屋漏,面壁究幡风。吾迹聊尔耳,吾怀寄太空。

暂无


分享

《岁暮与许敦谷画师李咏棠学长同登松岭》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联步上松岭,偃看碧朗空。水流斜照外,樵语乱山中。

解渴携时果,重游话旧踪。风传村舍碓,有味岁将终。

暂无


分享

《洪水后参观惠阳潼湖公社》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公社群山里,民风太古中。从来忧地瘠,倏忽讶年丰。

广泽浮鹅鸭,平原盛草蓬。自经洪劫后,益信党恩隆。

暂无


分享

《与衡女作别》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相聚无多日,江亭又别离。黯然挥手去,痴立送车驰。

汝往长依母,吾游尚待时。沧波空帐望,咫尺即天涯。

暂无


分享

《送别长女洁婵赴港》

近代 余菊庵余菊庵 近代

知汝今晨别,中肠定九回。憨痴怜妹幼,颓聩念亲衰。

冬尽寒仍在,星残雾未开。车尘瞬不见,惘惘独归来。

暂无


分享